0731-87230088

421 UCCA工作坊丨“啊!蘑菇”系列第二期爱游戏ayx官网:我在北京采蘑菇

  爱游戏ayx官网爱游戏ayx官网爱游戏ayx官网一株“蘑菇”就这样“旁若无人”地矗立在长安街的繁华之间。刘张铂泷,《北京蘑菇》,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门,2020,图片由艺术家提供。

  在北京的许多角落里,都有这些蘑菇“不合时宜”地出现。它们的样子或许会吸引你的眼球,但又常常被匆匆遗忘。

  为了这些在北京生活(过)的人可能都“看到”过、但未真正“看见”过的“绿色蘑菇”,刘张铂泷与宫羽于2020年共同发起了“北京蘑菇”项目。项目最初始的行动,便是在全北京范围内搜寻这些蘑菇,并用镜头、街景地图记录下它们的样子。至今,刘张铂泷已追寻并拍摄了超过80只绿色大蘑菇,将它们标记在“北京蘑菇地图”上,并于2022年与postpost合作出版了艺术书《北京蘑菇寻找指南》。

  《北京蘑菇寻找指南》书影(出版:postpost 设计:萧宇呈 印刷:怪兽工坊),图片由艺术家提供。

  蘑菇分布简图:“这些蘑菇都符合我的行动轨迹,但我怎么没见过呢?”刘张铂泷,《北京蘑菇》,2020,图片由艺术家提供。

  从第一次被北京蘑菇震慑住的眩晕中恢复过来,下一步你一定会问这个问题:“它们究竟是干什么的?”

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猜想:市政绿化、废弃垃圾桶、高尔夫球洞、小动物公厕、高个儿井盖、小广告张贴板……

  看上去最可信的说法是:它们是热力公司设置的通风孔。证据不仅是有蘑菇把自己的身份堂而皇之地“文”在身上,而且你在深夜的北京看见它们时,它们经常被一团白色的烟雾笼罩。

  北京蘑菇的“蒸汽波”。刘张铂泷,《北京蘑菇》,2020,图片由艺术家提供。

  当然,也有人说,通过这些蘑菇,你能在北京城内自由穿梭,蒸汽则是传送功率过大时必要的散热。也有人认为,它们是零食无限供应点、朝阳群众观察点、导弹发射井……

  这些想法倒是无需反驳。就算我们知道了蘑菇的功用,还有许多未解之谜:为什么是蘑菇的样子?它们又为什么在北京如此分布?

  比如这只蘑菇,又为何藏身在四环的夹层里?刘张铂泷,《北京蘑菇》,2024,图片由艺术家提供。

  在北京这座城市,我们都很想、但又很难探求到真正的答案,那么不如让可能的答案多些。

  刘张说,这样的蘑菇他还从未在其他城市发现过,至少目前为止,它是属于北京的独一无二的一种蘑菇。就像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北京千万居民中的一员,但我们每个人的北京生活也是独一无二的。

  这期工作坊的策划团队中刘张、令仪、晨露都是从小生活在北京,而另外两位:小样和天同,则是分别在十几年前来到北京上学。对于本地“土著”来说,“北京”似乎无非就是家和学校(长大后变成单位)“两点一线”的平面结构。而对于外来者来说,对北京的认识,最开始则是机场、车站、地铁站、学校、自己的第一个家。慢慢地,因为生活里许多的“第一次”,北京的图景才徐徐铺展开来。

  在行为地理学中,心像地图(mental map)是反映人脑对地理环境记忆能力和联想状况的地图。凯文·林奇(Kevin Lynch)的著作《城市的意象》(The Image of the City)是这一概念的开山之作,书中揭示了人们认识城市的五个元素:节点、边缘、区域、路径和地标。如果让你绘制你认识中的北京,最容易想到的,是不是环线?地铁线路?行政区?印象深刻的地标?

  绘制心像地图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工具,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活动,非常值得尝试。当你穷尽所有的回忆,绘下一张地图,再拿它和真正的北京地图比对,可能会哑然失笑:我们认识的北京和真实的北京,原来相去甚远。

  如果画了环线,那么它们的形状和相互间的具体大概率会失真;一些去过但不常去的地方,可能就是一个模糊的名字和随手勾勒的形状;而如果和其他朋友的地图相比对,地铁线路大概会是出现最多的元素,通勤果然是最辛苦的事之一……大概就像林奇所说:“我们对城市的认知通常不是持续的,而是部分的、零碎的,夹杂着其他的想法。”

  晨露的六年中学时光都在海淀黄庄度过,又因为妈妈单位恰好在农科院旁,于是从中关村到魏公村一带,成为了她最熟悉也最常去的觅食地之一。图为海淀黄庄路口,由晨露提供。

  那些出现在这张心像地图上的碎片,都是我们内心珍视的一段段经历,是我们在北京生活不可磨灭的痕迹。

  天同在北京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是芳草地。十年前的一天,为了办理德国签证,他从海淀的学校坐地铁第一次来到这里,那也是他对“朝阳区”第一次深切的认知。北京难得的蓝天、树影让那次清爽的初见刻在了心里。毕业后,他在这里居住了两年。图为东大桥路小区,由天同提供。

  这只“莫名其妙”存在的蘑菇,可能正好可以解释你在那附近遇到的一件奇事、一处奇景,或者,勾连起你在那里的一段珍贵回忆。奇妙的是,其他人在这些地方可能又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,当它们聚合在一起,聚合在这只北京蘑菇周围,故事又像分形一般泛起更多涟漪。

  小样和天同现在的家在双井,在他们经常路过的一所幼儿园旁,有这只刘张也还未拍摄过的北京蘑菇。图片由小样提供。

  这期工作坊,邀请你和与你共享有关同一地点记忆的“熟悉的陌生人”一起,共同创作一段独属于你们的北京蘑菇都市传说。

  晨露中学期间在寻觅食物的路上,从未发现过学院南路66号楼前的这朵北京蘑菇。在工作坊内测时,策划团队一起为这朵在垃圾桶旁的神奇蘑菇书写了一段“都市传说”。刘张铂泷,《北京蘑菇》,2023,图片由艺术家提供。

  在每个人分享自己的记忆片段后,我们还准备了丰富的“蘑菇锦囊”,供大家抽取。蘑菇这种生物太过神秘,这些锦囊里的信息绝对称得上是创作的“调味料”,给我们的故事增加“比比多味豆”般的滋味。

  它当然不必合理,这是一种糅杂了想象力、夸张叙事、充满不确定性的接力剧情的乐趣。

  工作坊内测阶段,策划团队尝试在北京地图上“认领”各自的蘑菇。小样家旁的蘑菇,由我们创作出了一个奇妙的故事——《Hip-Hop拯救世界》,将一并在现场讲给你听。图片由晨露提供。

  北京似乎总为人诟病缺少“浪漫”,这段故事,或许是我们与这座城市的“浪漫”回忆,也一定会让你重新认识在北京生活的那些“附近”,发现像北京蘑菇一般隐身于这座城市间的“浪漫”。

  •和一群人共同动手创作,体验蘑菇版“剧本杀”,在“故事接龙”游戏中激发想象力的体验;

  *因活动性质特殊,每场次活动将准时开始,建议提前规划出行时间,迟到请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入场;

  *活动报名成功后,UCCA公共实践部工作人员将通过小P联系您确认相关信息;

  1989出生,艺术家、纪录片摄影师,关注与科学知识生产以及城市空间生产相关的跨学科实践。作品曾在泰康空间、中间美术馆、何香凝美术馆、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等机构展出。参与拍摄的纪录片作品包括,院线),系列纪录片《因为书房》(2022)、《线)、《但是还有书籍》(2021)和《我在故宫六百年》(2020)等。

  2021年创立“1000小食”文化品牌,持续记录和传播中国家庭食谱,希望“为离开家的人,在饭桌上建立家”:围绕家庭食物、个体记忆和本土文化,创作田野手记《1000小食报》、策划食物系列工作坊“在地厨房”和家庭食谱展览;2023年深挖自家味道,开发“1000小食”零售产品。

  1000小食联合发起人,在北京生活第12年的西安人。追寻风味,珍重情感,爱酒爱人。

  2024年4月13日与21日两天,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联合1000小食共同策划系列工作坊“啊!蘑菇”,带领每位体验者重拾日常的惊喜和想象力,通过栽培、烹饪、故事创作工作坊等多重体验,建立人与蘑菇的共鸣,激发个体对当下生活的思考。

  “啊!蘑菇”系列工作坊共设有两期主题内容,每期将分别邀请一位特别来宾。第一期“蘑菇什么都知道”聚焦于自然世界中的蘑菇,邀请北京西瓦西农场的康健一同带领工作坊;第二期“我在北京采蘑菇”聚焦于北京城市中的“蘑菇”,邀请艺术家刘张铂泷与大家一起书写各自的“北京蘑菇故事”。从“种植”到“采集”,系列工作坊将和大家在不同角色中切换,一道体验蘑菇渺小却又神秘且传奇的一生。

Copyright © 2012-2024 爱游戏ayx官网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非商用版本

湘ICP备2020022744号-1